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传道,人伦道德的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为人处世先学做人,以下七个小故事,短小却深刻、影响深远的国传统道德故事,你都知道吗?
曾 子 避 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曾子避席比喻讲礼貌,尊重老师。
千 里 送 鹅 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没有怪罪,还奖赏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车 胤 囊 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身 无 长 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到:“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身无长物”的意思是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乐 善 好 施
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都来向士谦道歉。
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粮食,本来就是用来救济人的,哪是为了图利!”于是把向他借债的人全召集在一起,设茶水饭菜款待,当着他们的面焚毁了所有借债的契约,说:“你们的债全部勾销了,以后再不要为此挂念了。”
有一年又遇上大饥荒,士谦拿出他家所有的钱,买米来做成粥供给那些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
到了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那些贫乏的人家。赵郡的人民都非常感激他,抚着自己的子孙说:"你们都是托李参军的福啊!"
后来,“李士谦乐善好施”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张 良 拜 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
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程 门 立 雪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杨时,淡薄名利,放弃做官的机会,拜程顥与程颐兄弟为师,学成后回南方讲学。
程顥病故后,杨时去拜访程颐,见程颐正在休息,便恭恭敬敬站在院外的雪地里等恩师的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