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子夏问孔子:“老师,在我这些同学中,颜回怎么样?"
孔子说:“颜回在诚信上比我孔丘好。”
子夏接着问:“子贡怎么样?”
孔子说:“子贡比我聪明。”
子夏越听越紧张:“那子路怎样?”
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
子夏接着又问:“子张怎样?”
孔子说:“子张比我庄重。”
问了四个人,一个比老师更诚信,一个比老师更聪明,一个比老师更勇敢,一个比老师更庄重。子夏有点糊涂了:“老师,他们都比您强,那凭什么您做他们的老师,他们又为什么那么服您呢?”
孔子说:“颜回很诚信,但他不会通融,处理问题时,比较缺乏弹性;子贡很聪明,但少一点笨劲;子路很勇敢,但缺少一点胆怯;子张很庄重,但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缺少与别人打成一片的亲和力。”
他们都只有一面,都缺少另一面。比如聪明,好不好? 好。但是,人一定还要有一点笨劲,才能有所成就。人一定要有个稳定的心性、稳定的气质。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事,凡事总要有个做的过程,要想成功就需要这股笨劲。巧劲可以让你事半功倍,笨劲可以让你坚持下去。光有巧劲没有笨劲,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最后,孔子说:“以上四人各有突出的优点,而且这些优点都超出了我。但是他们还是要来跟我学,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另外一面的东西。”
优点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缺点。诚信过了头,人缺少了弹性;过于庄重,缺少了亲和力;过于聪明,缺少了坚持下去的笨劲。过了或少了都不合适,孔子既看到了弟子的优势,也看到弟子优势背后需要补足的一面,从而促进弟子的最好发展,以成就弟子。
凡事都有两面性,反过来,缺点的背后也往往暗藏着优点。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们家大宝聊起她和二宝争一个杯子的事情:大宝和二宝当时都想喝水,大宝先到,端起杯就要喝的时候,二宝说她也要喝。大宝停下来,试图说服二宝,说是她到的,结果二宝不听就直接喝了,大宝很生气,也很无奈。
对于这件事情,我当时对大宝是有评判的,觉得大宝真是的,直接喝就是了,到手的东西都能给抢了去。但是转念一想,看能不能从这件事看到积极的一面,要不然也没办法聊得下去。带着这样的心态和大宝聊才发现,大宝知道自己是争不过妹妹的,所以试图和二宝去说;也不喜欢用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大宝的回答中,我看到了大宝的优点,她的性格比较平和,不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也能根据当时的情况预知结果,然后避免当时她不想看到的结果。我及时夸奖了大宝,大宝还以为我会批评她呢,没想到受到表扬了,心情挺好的。于是我们又聊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这次的聊天是我的第一次突破,从缺点中找优点,有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引导孩子的方向也有了[胜利]
这么想来,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想要成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