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孟国:回归教育常识,唤醒潜能,为孩子成长赋能

吉孟国:回归教育常识,唤醒潜能,为孩子成长赋能

吉孟国:回归教育常识,唤醒潜能,为孩子成长赋能

1128299@qq.com 名家名篇 互联网

吉孟国:回归教育常识,唤醒潜能,为孩子成长赋能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一书中写道:让教育回归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其实“教育的常识”就是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天地之道,万物之奥。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让教育要回到原点,遵循常识,唤醒孩子的潜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我校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是一所集幼儿、小学、初中于一体的教育集团,成立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守回归教育常识,追寻教育之根,全面激发孩子的成长力量,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那应该如何具体去做呢?

首先,教育工作者站位要高,从理念上认清“反教育”的误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层面对基础教育进行的系统的顶层设计。基础教育如果缺乏理想与智慧,等于没有教育,而更危险的是违反常识、背离常识的“反教育”。李政涛教授提到,“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把学生看成一粒种子,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了解种子发芽开花的“花期”,用心呵护,静待花开。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在浇灌培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所有种子都“一视同仁”,期望它们能在同一时刻绽放。教育最需要回归人才成长常识,就像农民种庄稼,按部就班,老老实实耕种,按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付出汗水后,静等丰收。种庄稼急不得,躁不得,快不得!所以基础教育不可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学校教育不宜提倡“竞争”,学校管理也不宜过多强调“特色”“成功”等。

其次,方向要准、路径要清,在尊重常识的基础上,努力唤醒孩子的成长潜能,而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强加给孩子我们认为的教育。那如何唤醒生命自觉?我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始终秉持“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培育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围绕“品德养根、习惯养性、兴趣养气”,着力培育孩子品德的力量、习惯的力量、兴趣的力量,为生命铸魂、为生命强基、为生命增彩,让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从而唤醒生命自觉。同时,“生命自觉”又反作用于“生命力量”,潜能一旦被唤醒,有了生命自觉,就会有更强大的精神内生力和生命成长力,从而走得更好更远、更高更强,这是生命成长的体现。

唤醒品德的力量。品德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成长的本源力量,决定着人生的价值和志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是让孩子与人友善、讲究诚信、学会感恩、厉行节俭,做一个心灵美的人,筑牢人生基石,以高尚品德引领走向成人。

培养习惯的力量。习惯是一个人无需要提醒的自觉,是成长的惯性力量,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和深度。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知行、遵规守纪、热爱阅读、认真书写,做一个行为正的人,打好人生底色,以良好习惯引领走向成才!

激发兴趣的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特性,是成长的内驱力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决定着人生的品位和特长。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就是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兴趣广泛、个性张扬,使其自主发展、学习特长、激发潜能、树立自信,做一个兴趣雅的人,成就人生精彩,以高雅兴趣引领走向成功! 

要把这些做好,就要先处理好三个关系:“育人”与“育分”的基准点关系、“分数”与“学力”的着眼点关系、“分数”与“能力”的融合点关系。当下,“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从教育的根本上讲,这不是创新与超越,而是觉醒与回归。回归本真和实效,走出虚妄和浮躁。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回归到培养学生成长力、学习力、发展力上来。让孩子们带走的不止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是一份未来成长的力量。

第三,措施要实、行动要快,要把“培育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规律,如果只搞名堂,只做学校形象来博取眼球,不去抓好抓实本质工作,必然愧对孩子,也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要求上、理念上,而是落实到具体做好一件事上,真正抓细、抓实、抓靠。

“德育”不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它应该跳出德育处的办公室,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节当中,要渗透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各个学科中。让“德育品质的力量”无处不在。只要做好了德育,永远不会影响教学成绩,反而能成为巨大的支撑力量,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比如我们把品德教育作为第一课程。从爱国、感恩、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品德教育:以“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采取形态多样的学习方式,从爱祖国到爱家庭,把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养成教育相结合,研发出“孝心银行”德育微课程;每周的主题班会上,鼓励学生讲发生在身边的诚信故事,一起做诚信交友、诚信考场游戏;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最美笑脸大搜索”“红领巾友善联盟”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友善的人,传播友善的种子。

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宽泛,关键是明确鉴定养成内容,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大而空,做的越多反而不见效果。能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持之以恒的做好就非常不容易,把孩子最应该养成的习惯做好,就会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习惯养成,让家长感受到习惯养成的好处。

比如学校要求所有学段保证每周1-2节阅读课,每日早上固定20分钟诵读时间,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级部每月组织一次“好书推荐会”和“悦读小明星”评选,班级每月组织一次“阅读分享会”,每周组织一次“诵读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氛围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养成阅读的习惯。

有些人认为培养孩子兴趣就必须让孩子快乐,快乐就是放松、不管,甚至是放纵,少受累、少作业,这是非常错误的。现实是,没有绝对意义上轻轻松松的学习,也绝对没有不劳而获。快乐学习的关键是教给孩子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习兴趣,让孩子不觉得累,不把学习当成任务。

我们要求教师用兴趣作为教学的原动力,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发了“活游戏”“活课堂”教学体系。如幼儿园的孩子喜欢走秀,老师就组织孩子们来一场走秀表演;孩子喜欢为朋友欢呼加油,老师就引导孩子组建专业化的啦啦队;有孩子对火箭感兴趣,老师就地取材带领孩子“造”火箭……在玩游戏中,满足孩子的兴趣发展,学习合作精神等。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学校开发了基于艺体分项分层教学,由年级统一安排、打破班级界限,学生可以选课走班,“成就每一个孩子” “培养更高素质学生”,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张课表”,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用心做好一件事,胜过敷衍万件事。如果孩子学会主动摆放碗筷,就会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如果孩子学会写一手好字,就会养成认真做事的品质;如果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就会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如果孩子学会一项特长,就会树立成长的自信;如果孩子不再痴迷手机,就会避免亲子之间的矛盾。只要因为一件事改变了孩子,那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首先校长要善学善谋,做教师成长的“推动者”;而每一位教师要时刻铭记“尊重+激励=成功”“教育要学会和孩子一起玩”“相信相信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伟大的自己”等教育信条,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学生如子女。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求实而不守旧、创新而不追风、争优而不浮躁”的态度,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进取之心,以高境界、大责任、强干劲,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活动,切实做出成效,真正打造出具有内涵、富有意义、彰显本质的教育品牌。

当下强调育人方式变革,而育人方式变革的终点就是回归教育常识、常态与常情。教育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仅要立足当下,而且要着眼长远,既要对孩子眼下的学习成长负责,更要为孩子未来幸福人生奠基。“双减”之下,趟出一条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我们将以初心守望教育之理想,紧跟时代方向,深刻理解政策指向,减少焦虑、摆脱功利,静下心来“真做教育、做真教育”;我们将以理念引领教育之现实,坚持落实“培育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的核心理念,为生命铸魂,为生命强基,为生命增彩,真正树立起“成就每一个孩子”的世纪教育旗帜。

作者:吉孟国,山东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标签: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