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中十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

野史中十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

野史中十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

1128299@qq.com 读书故事 互联网
十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

一、最具智慧的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虽然自己敌不过项羽,但是当全天下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项羽被围困在垓下的时候,那个时候强弱最终见分晓。

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再厉害那也只是一个人,最终取得胜利的只会是一个团队,一个相互协作,各尽其职的团队。

但后人为了拔高项羽,只会提到刘邦不顾老父妻儿,只管自己逃生。怎不说赴鸿门需要怎样的气魄和胆识!

是偏向虎山行,还是明明知道项羽是个没主见很容易听从错误意见的人?这只能说明:刘邦是有大智慧的人,而项羽仅为小智慧而已。

二、化腐朽为神奇的杨修

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杨修很会“化腐朽为神奇”,曹操也奈何不得他。

一次,曹操在他很爱吃的酥点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打开盒子与众人将酥点分吃了。

事后,曹操查问下来,杨修一本正经地说:“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不敢违背丞相的命令,便分着吃掉了。”

曹操心中不痛快,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诙谐幽默的简雍

天气干旱,蜀主刘备下令禁止酿酒,凡酿酒者要处以刑罚。

有个官吏在某家搜索到酿酒器具,人们建议把某家同酿酒者一样处以刑罚。刘备正在考虑。简雍沉默不言。

此时,一个男人正在大道上行走,简雍连忙对刘备说:“那人要做奸淫妇女的丑事,为什么不捉起来?”

刘备说:“你怎么知道?”

简雍答道:“他有犯案工具,正与有酿具者一样。”

刘备大笑,令人赦免了那有酿酒器具的人家。

四、聪明绝顶的戏子

一天,爱好文艺的五代后唐的皇帝李存勋在宫中看演员排戏。忽然,他大声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你在哪里?

这时,演员敬新磨打了他一个耳光,皇帝不知所措,文武官员和演员们大惊失色,一齐扑上去责问敬新磨。

敬新磨答道:“管理天下的,只有一个人,干嘛还要呼唤别人,难道可以有两个人来治理天下呀?”

皇帝转怒为喜,予以奖赏。

五、后魏时孙绍做太府少卿

一次,魏高帝遇见他就问孙绍说:“您这是未老先衰啊?”

孙绍答说:“为臣的虽已年老,但我的卿职前保留着少字,怎么能算老呢!”

高帝听后就把孙绍提迁为正卿。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呀呀?这就是例证!

六、“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老奸巨猾,心愈黑越装得体面无邪,阴了人家,人家还鸡啄米似地一个劲要感谢他,正所谓他卖了你你还真诚地一个劲为他数钱,他死了之后被贬还有很多人为他鸣冤,果然是黑道顶级高手。

“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那是防不胜防的,何况有的人根本就没打算防他,口甜如糖,我们是同志加兄弟云云,哄得你早已准备一颗红心感谢涕零地送上去了,自动缴械的人还有什么“免疫力”?最后是死了都不知什么回事。

高,实在是高!这才是奸的最高境界,成语也有云“大奸似忠”,奸了被捉那不是奸,是彻头彻尾的愚蠢。

所以李林甫也光荣地当选了奸佞的旗舰式标杆人物!

七、安禄山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最大股东,从小就偷鸡摸狗的强人学耍奸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口甜舌滑,巧舌如簧,特会装孙子。

不然安禄山如何骗得达官贵人直至唐明皇的信任,成了大将军,还成了杨贵妃的姘头,这一切只是为造反做准备。

可事事难料,造反成功的他竟被自己的亲儿子莫名其妙地做掉了,做反派死得这么“悲壮”可能也只有他了。

八、拍马屁拍错地方那就惨不忍睹了

一次唐太宗有一次站在一棵桃树下,说:“多好的一棵桃树啊!”

一旁的宇文士领导思想保持一致说:“这确是株稀世少有的桃树,它生长在皇宫御苑,表明皇上您洪福齐天,不用说人间,就是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仙树,怕也赶不上呢!”

宇文士正说得得意,太宗把脸一沉,说:“从前魏公常提醒我要疏远小人,可我不知道指谁,心中猜疑是你,但又拿不准,现在清楚了,正是你!”

九、苏东坡吃红烧麻雀

邻居请苏东坡吃一盘红烧麻雀,一共四只,有位客人吃了三只,才请苏东坡尝尝剩下的一只。苏东坡说:“还是你吃了吧,免得它们散了伙!”

十、关于考试作弊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不作弊不学生”,显然是一项全民运动,而放在古代作弊之权只能由知识精英来独享,时称“不作弊不文人”。

古代作弊集大成者苏轼、苏辙、苏洵是也。此话怎讲?

人家全家总动员,搞秘密外交,协同作业。先是在初试的时候,苏轼有个题目搞不明白,只能“对案长叹”,然后就拿眼偷看弟弟苏辙,苏辙就对着哥哥“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

苏轼多聪明,立马明白了,“盖《管子》注也”。

看人家苏轼与苏辙弟俩作弊真是出神入化,放到现在非得玩死监考老师不可。

到殿试的时候,弟兄二人有点担心,如果两人写文章观点雷同的话,恐终有一人会落榜。于是就跟老爸苏洵商量,苏洵对战国文章最熟悉,老家伙心计也多,就指点两个儿子说:“我能使汝皆得之,一和题一骂题可也”。

弟兄俩依计而行,“二人果然皆得”。

这是多么和谐统一团结一致的大家庭呀!

标签:历史故事 野史故事 诙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