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认识一个人,应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的规律。教师也有四重境界——表象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
表象境界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这里的表象是指一位教师通过个人的美言善举留给别人的外在印象。教师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广告牌”,是学生的“标杆”和关注的焦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建构。教师首先要有“范”,而“范”就是每位教师的外在表象,它与教师的言行举止、气质修养、精神气场交相呼应,融合共通。达到表象境界的教师,如阳光似甘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散发着教育人的独有特质,与之交往,让人心旷神怡。
才华境界是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教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重、信服,仅靠表象是不够的,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技高一筹的艺术才华、领导能力、智慧眼光和远见卓识。只有学生信服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会有效果。教师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即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心生梦想,涵养学生的性情,促其遵守道德规范,助其完成生命的修炼。达到才华境界的教师,如幽兰似寒梅,端庄典雅有内涵,冷艳孤傲有风骨,时时让人心生向往,处处芳香四溢,使人陶醉。
道德境界是教师的第三重境界。公平正直、坚持真理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也是管理班级和让学生信服的首要标准。教师要内外兼修、行为世范,要做到举止儒雅、胸怀宽广、待人谦和、意志坚定,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必须由内至外给学生作出示范和表率。同时,还要做到“知、行、意、情”的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修炼、反思、冥想、参悟……逐渐突破本我,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达到道德境界的教师,如苍松似胡杨,刚劲挺拔给人力量,渴望生命催人奋进,无时无刻不让人精神振奋,顶礼膜拜。
人格境界是教师的第四重境界。这种教师至少要有三种潜质:一是人格魅力影响深远,二是为了信仰可以献身,三是思想深邃足以传世。季羡林俯身为学生看护行礼,用朴素的人格魅力影响北大学子成长;刘文典不畏权贵顶撞蒋介石,用高贵的文人风骨诠释了教师人格的不容侵犯;赵天麟坚决不使用日文教材,用他的爱国之志和伟大人格激励、鼓舞了学生投身革命……
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一定是气宇非凡的君子贤达;一定是能让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人;一定有着睿智的头脑,能够包容学生的缺点,为学生指明方向,注入力量。达到人格境界的教师,如清风似雨露,滋养浸润着尘世的每一个生命。教会世人朝着正直善良、诚实勇敢、宽容谦逊、孝顺忠诚、拼搏进取的方向前行。
教师的表象、才华、道德、人格四重境界呈递进次序,既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沉淀,更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整合、修行,以达到更上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