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

  • 首页
  • 教育生活
  • 教育教学
  • 民间故事
  • 神话故事
教研员
专注分享生活中的教育故事!
  1. 首页
  2. 教育生活
  3. 正文

从轮扁斫轮谈对前人的质疑精神!

2021年10月16日 398点热度 3人点赞 0条评论

在《庄子·天道》之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是齐桓公与一个造车轱辘的工匠的对话,非常有意思,今天分享给大家。

原文如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翻译如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轮扁放下椎子、凿子,走到桓公面前,问道:“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齐桓公说:“是圣人之言。”

轮扁:“圣人还活着吗?”

齐桓公说:“已经死了。”

轮扁说:“既然已经死了,那您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吗?”

齐桓公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哪里能随便议论呢!说出个道理,我就饶恕你,如果说得没道理,就得去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所做的事情来观察的。就拿砍造车轮来说吧,做工太慢了,就会因为甘滑而不牢固;做工过快过粗的话,就会因为涩滞而榫头难入。只有不慢不快,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恰到好处。其中的道理,虽然口里说不出来,却有难言的心术存在其中。这心术,我不能明白地告诉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获得,所以我活到七十岁了,还在制造车轮。古人和他们难以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那么您所读的,难道不是古人留下的糟粕吗?”

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吧,不得不说,轮扁是一个敢于质疑前人的人。在这里,庄子以轮扁制轮的故事来阐述悟道的方法,古人已死,“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古人已经死了,那么您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吗?

任何技艺、智理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齐桓公企图通过书本来领悟圣人的精神,轮扁对此表示怀疑。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留下的,有的对,有的可能不对,有的适合现在的情况,有的可能不适合。仅仅通过阅读书籍就想领悟圣人的思想,是非常难的。新的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旧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瓦解。我们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我们的思想才能变得健全而周密,才能掌握各种学问的精髓,领悟圣人之道。

假如我们认为前人留下的一切技艺、理论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无条件地相信,那么我们只能原地踏步,永远不可能拥有独立的思想。所以,我们要敢于质疑前人的一切思想,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一个人要想有新的发现,使自己的内心真正丰富起来,就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只有对过去的理论和技艺敢于提出质疑,我们才能不断地在探索中强大起来。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只是咀嚼前人留下的知识,根本无法取得进步。只有敢于摆脱前人的思想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才能学到新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讲,提出质疑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思想的过程。

标签: 轮扁斫轮 齐桓公
最后更新:2021年10月16日

教研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教研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分类
  • 教育教学
  • 教育生活
  • 民间故事
  • 神话故事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民间故事:张木匠戴枷! 民间故事:卖名字还债! 民间故事:秀才改行! 民间故事:万事不求人! 清官上殿 尚书坟!
民间故事:张木匠戴枷!
围魏救赵的小故事! 老和尚种兰花的故事! 汉昭帝善辨是非的小故事! 县令审石头! 路不平有人踩的民间故事! 从徐溥储豆谈一谈自律对人生的影响!
标签聚合
齐桓公 曾国藩 民间故事 王安石 陶行知 子贡 智囊 孔子

COPYRIGHT © 2021 jiaoyanyu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冀ICP备20210176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