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的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一口气打劫了六个毛贼。
结果三藏同志有些不乐意,对孙悟空说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翦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孙悟空显然没有意识到领导的不满,对三藏说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
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没个眉眼高低的孙悟空摆了摆资格,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我就做不到‘齐天大圣’了。”
事实证明,三藏同志的领导水平虽然有限,但是怼人的水平挺高,对孙悟空说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悟空的小暴脾气顿时上来了,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孙悟空离开之后,并没有着急回花果山,而是串门去了老邻居东海龙王哪里。结果老龙王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龙王道:“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
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
龙王道:“做甚和尚?”
行者道:“我亏了南海菩萨劝善,教我正果,随东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门,又唤为行者了。”
龙王道:“这等真是可贺,可贺。这才叫做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既如此,怎么不西去,复东回何也?”
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翦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锺茶吃。”
孙悟空和东海龙王喝茶聊天的空当儿,孙悟空扭头看到后壁上悬挂的一幅国画,就是鼎鼎有名的《圯桥进履》,悟空同志谦虚好学的素养还是支棱的起来的,就和东海龙王探讨起画的内容。
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
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
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真是文化人劝人词儿都不一般,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挺强。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忻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
整体来说,明白话儿还是说给明白人听才有用,孙悟空毕竟是有着悟性的天花板,岂能听不出东海龙王的话中话,由此看来,聊天效果好不好,关键还要看朋友怎么样。《圯桥进履》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大家可以看一看,挺不错的故事。不得不说黄石公选人还是有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