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万万想不到,即便是孔子,在权力面前也是怂的不堪入目。鲁国历史上出了个有名气的捣蛋王叫庆父,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庆父。庆父当时有六十来岁,可精力旺盛,祸祸的鲁国内政一塌糊涂,就在大夫季友平定庆父之乱后,老季家就开始把持鲁国朝政。一个家族五六代人保持朝政,可以说影响力太大了,以致出现了鲁国的老百姓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还有君王的情况。
一直到大夫季友的孙子的孙子季平子这一代人,情况才有点儿变化。
按照季平子的安排,家族权利应该顺理成章的传给儿子季桓子,可结果季平子的家臣阳货不干了。季平子是鲁国的权臣,阳货是季平子的权臣,勾搭连环过年,一个管家逐渐的开始摆不对自己的位置了,好家伙,竟然在季平子死后,竟然把自己的新一把手季恒子给囚禁了,自己摇身一变,登堂入室成了鲁国朝政的实际控股人。
得势的阳货急于想找个有影响力的吹鼓手给自己捧场,于是就找到了名满鲁国的老夫子孔老先生。大家都晓得,孔老先生是最讲究秩序的人,自然对阳货这种人不屑于顾,于是就把阳货派来的说客统统拒之门外。阳货见此只好亲自登门拜访,在吃了闭门羹之后大大方方的送给孔老夫子一只烤乳猪,然后不慌不忙的回家了。
礼尚往来啊,来而不往非礼也啊,孔老夫子可是最注重礼节的啊!
孔老夫子一连好几天都在家里百爪挠心,肯定是没心思给学生讲课了。去拜见阳货吧,有违自己的初心,不去拜见阳货吧,又对不起自己的信仰。思来想去,聪明的孔老夫子还真想出了对策,挑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日子去拜见他,这样既见不到人又不违背自己的信仰。
就在孔老夫子认为自己如愿以偿的时候,回家的路上碰上了阳货,也就有了《论语·阳货篇》中的经典对话。最后,孔老夫子去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