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隋炀帝和儿子杨暕两个人一起出去踏青打猎,而隋炀帝那天也是时运不济,竟然一无所获,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杨暕却满载而归。
隋炀帝这个时候本来心情就不好,感到面上无光,而太子在这个时候没有一点眼力劲儿,看他老爸正在气头上的时候,还不知收敛,反而拿着自己收获的满满的猎物炫耀。
隋炀帝感觉儿子这一得瑟,把自己显得抬不起来头,于是一怒之下,就有了后来“求暕罪失”的事件。
最后,隋炀帝把杨暕的太子名号也给废了,就这样,本来有望升为国君的杨暕,就因为不善于掩饰锋芒,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前途葬送了。
人常说做人难得糊涂,这个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大智若愚的一种体现,他是聪明的最高境界。
适当让自己糊涂一下,也是为了给别人留一些尊严,这样在让别人舒服的同时,自己也能让事业稳步发展,修养日益高升,这样的生活也会步步坦途。
而和杨暕同为太子的唐顺宗,也就是李诵,显然运气好一些,虽然说他本身也是年少轻狂,容易锋芒毕露的一个人,但是多亏身旁有贵人提醒,才让自己免遭一劫。
唐代的顺宗在当太子时,亦好作壮语,恍然以天下为任。
太子有盛名,服人心,自然也是使自己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太子胜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举动,所以又常会遭父皇的猜忌而废黜。
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
顺宗作太子时,一日曾对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
但慕王叔文却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敏感问题,你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
太子听得如雷贯耳,于是立刻闭嘴哑言。
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了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是你在外面和一些相对陌生的人交往,还是和自己亲近的家人,该有的距离感要有,该拿捏的尺寸要把握的相当到位,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因为锋芒毕露,而自投人生的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