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位中医大家,名叫扁鹊。扁鹊兄弟三人皆长于医术,在《鹖冠子·世贤》第十六篇中,记载了一个魏文王问扁鹊的小故事,读来很有感触,分享给大家。
原文如下: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翻译过来,就是: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想也没想的回答道:“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听此非常不解:“那为什么你最出名?”
扁鹊说道:“我大哥治病,治于病情发作之前,人们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家人才了解他的医术;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大家认为他治疗的都是小病,所以只在我们村子里有点名气;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危重之时,大家见我穿针放血、敷药手术,以为我的医术最为高明,我才闻名于诸侯。”
扁鹊三兄弟行医的故事,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诸事要防患于未然,也只有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更好的避免损失,也是止损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啦,扁鹊此番话语,也有很大的自谦的成分在其中,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已经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还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更是我们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