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这门让无数孩子和家长头疼的学科,似乎总有那么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经常会有家长来问我:“孩子一直在校外补习,每天作业都按时完成,还刷了大量的题,可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这可怎么办才好?”
别急,今天“黎明老师”就和大家先来聊聊学好数学的关键点。
一、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维深度”
说到学好数学,很多家长和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补课、听课、刷题,但这些真的就是全部吗?
不,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真正决定数学成绩高低的,是孩子的“思维深度”。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动了脑子,是否对知识点和做题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想想看,孩子在听课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看懂了解题步骤,却没有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与自己的思路有何不同,哪种方法更优,那这样的学习岂不是成了“看热闹”?
真正会学习的孩子,他们会主动思考老师的入手思路,探究每一步背后的原理,甚至预想自己在做题时可能会在哪里出错。
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才是数学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别让“不过脑子”的学习害了你
再来说说刷题。
有些孩子刷题就像完成任务一样,简单好做的题目刷得不亦乐乎,难题就直接翻答案,看懂了就抄上去,这样的刷题方式,除了浪费时间,还能带来什么?
听课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满足于看懂老师的解题步骤,而不去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不会做这道题,是公式没记牢,还是知识点没掌握,或者是缺乏某种数学思想,那这样的学习同样是徒劳无功。
更有甚者,一些孩子面对压轴题这样的难题,直接选择逃避,因为他们觉得这类题太伤脑筋了。
殊不知,正是这种“懒得动脑”的心态,导致了他们思维深度的不足。
数学学习,从来不怕你懒,只怕你脑子懒。
身体再勤快,补课、刷题、做错题本样样不落,但如果脑子不动,那数学成绩也只能原地踏步。
三、停止盲目补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数学成绩呢?
我的建议是,先把补课停了。
我一直都反对盲目补数学,因为真正的数学学习,靠的不是老师的灌输,而是孩子自己的自主学习。
孩子需要自己去啃每个章节的概念定义,去理解知识点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去琢磨数学结论和定理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必须是由孩子自主完成的,任何人的替代都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孩子学会了自主学习,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懂得如何听课、如何刷题、如何总结。
因为数学的知识体系,是需要自己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灌输给你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数学能力的建构,是孩子自己建构的,老师讲课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无法取代孩子的自主学习。
四、个性化学习编排,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当然,我也知道,自主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长也束手无策。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与孩子自身基础和能力特点相匹配的个性化学习编排。
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路径和进程都是不同的,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编排,才能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找到这样的学习编排呢?
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了。
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等,让孩子有目标可循,有计划可依。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有的孩子则更喜欢通过观看视频或听讲解来学习。
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孩子觉得有效,就可以大胆尝试。
五、坚持与毅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最后,我要说的是,学好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坚持。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信心。
一句话,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