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过渡语要怎么说?每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特别的茫然,直到我看到了这个我才明白呀,大家想要的是一个万能的语句,万能的模板,在任何公开课直接就可以拿过去用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公开课出彩,优质课拿奖的话,那就一定要小心这样的万能语句,因为第一,你在用,别人也在用,第二,为了过渡而过渡会导致讲课生硬、卡壳、忘词儿。
其实啊,过渡语很简单,就是为了衔接教学当中的各个板块的,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语相当于是路标,你很熟悉一条路,不需要路标指引,自己就知道怎么走,但是呢,从来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他不知道,我们就需要在路上的一些节点放上路标,别人才知道怎么走,那过渡语在公开课当中就是起着这样的一个作用。所以过渡语一定要简洁明了、有指向性、有具体的内容、体现逻辑关系、能够推动课程走向的,所以像“接下来”、“下面”、“现在”、“刚才”这些词为什么就不能用呢?为什么这些词就成了很多人眼中上不了台面的词呢?在语言当中,这些词是极为重要的表示衔接的词语,不用他们非要绕个道儿,去绞尽脑汁想一些避开这些词语的说法,就是本末倒置。
教学当中重要的是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把控,当你把教学目标设定清楚了,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选取了适合的导入、问题链条清晰了,过渡语它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根本不用去背这样的词句。
那么举个例子啊,比如说在我院士急流这篇课文的朗读环节当中,老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同学们,现在进入到我们的朗读环节,今天的朗读分为三次,首先开始我们的第一次朗读,这一次呀,重在整体理解,读的时候要语音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是要带有感情的,也就是说呀,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的读。现在大家根据我刚才所说的要求开始朗读。
好,现在我们来第二次阅读,这一次重在体味感情。读诗呀,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情感进行再表达,请大家再次从头开始自读,好好的体会。
好,最后是我们的第三次阅读,要重在进入情景,读的要求是抒情化,个性化,伴随着刚才的第一、第二次的阅读对诗的体会,这一次觉得怎么能更好的表达你的感情就怎么读。
你看这不是很简单吗?根据内容,根据环节去设置过渡语,既不需要死记硬背,又能够推动教学的走向。我们讲公开课和教资面试、教招面试它不一样,公开课需要体现老师的教学特点,没有统一的模板,只有基本的规律和底层逻辑。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样去设计一堂公开课的话,那么可以去参考我们的教学通识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