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教研员

皇帝的故事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撞石狮子的故事!

清朝年间,京城有位卖艺的高人,叫于鹤仙。于鹤仙卖艺与常人不同,别人常是合群表演,他喜欢落单,一人行走江湖;别人卖艺,要么抖软料,要么扛硬功,很少有软硬通吃的,于鹤仙却是两样不落,造诣非常高超。 所谓软料,即指吹拉弹唱,无非弹个小曲、唱个小调、摆个花架子;硬功则指胸口碎大石、铁砂掌之类的真功夫。软料讲究一个“巧”,硬功讲究一个“真”。 于鹤仙的软料是有一副出众的亮嗓子,他唱的皮黄戏响遏行云,摄人心魄。他的硬功拿手戏则是“铁头功”。人们都说,于鹤仙的脑袋比石头还硬。他每次沿街卖艺,都会带着一个木凳子,视为宝贝。于鹤仙管…

2023年9月19日 0条评论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一粒米上京的故事!

晚清时候,在一个江南村落里,搬来了一户曾姓人家。照理说,这村子虽小,但也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村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可曾家就怪了,三年过去了,他们家和村民们格格不入,经济状况也和刚来时一样,一贫如洗,有时连一天三餐都吃不上。 更奇怪的是,曾家一家三口,个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有半点谋生技艺。于是,有人猜测曾家是没落贵族,但若是这样,他们总该有些学问吧?哪里想到这家人统统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一个能读书习文的。 最稀奇的是,他们宁愿好几天饿着肚子,也不肯接受村民的好心接济,平日里仅靠曾老头和他儿子摸黑起来拾点牛粪或枯枝,…

2023年9月17日 0条评论 16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皇帝开药方的故事!

大宋年间,康国公韩绛有个孙子叫韩端。韩端从小性子急,没耐心读四书五经,便弃文从武去了嵩山少林寺。练了几年功夫后,韩端觉得师兄弟们都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就准备下山去了。但他突然收到一封家书,说康国公病重,让他速归。 韩端辞别了师傅,火速赶回国公府,却发现府外门庭冷落。他推开虚掩着的府门,赫然见到府内处处白幡,屋檐下的宫灯也换成了白灯笼。出来迎他的老管家一看到韩端就老泪纵横,道:“公子回来了! 国公爷昨日去世,灵堂设在前厅,公子快去拜祭吧。” 韩端听了,立即奔入灵堂,大哭跪拜。他询问父母,问国公爷是什么病去世的。父母没…

2023年9月16日 0条评论 18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难倒万岁爷的故事!

东晋时候,有个叫司马昱的皇上,非常聪明好学,常与臣子驳难,朝廷上下无人能敌。 有个姓牛的宰相,为了拍皇上马屁,提出请皇上召集天下辩士到京一会,一来好选拔人才,二来也扬扬万岁的才名。 皇上被牛宰相吹捧得得意忘形,点头同意,于是牛宰相拟了一张皇榜,贴遍全国各地:当今万岁才高八斗,智过孔明,驳难第一,天下无双。今诚召海内善辩之士,若能驳倒皇上,要官得官,要富得富。 有个叫许玄度的名士看到了皇榜,哈哈大笑,立即上京去了。许玄度到京城那天,朝堂内正在举行驳难大会。各路好手轮番登台,就是没有一个能难倒皇上。此时,堂官大声报进朝…

2023年9月6日 0条评论 16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书虫的故事!

从前有个皇帝,最宠信丞相姚开来,于是,姚开来总领朝政,卖官鬻爵,任人唯亲,一时间,朝廷上下,被姚氏一党整得乌烟瘴气。朝中有正义之士看不过去,组成“反姚党”,联名状告姚开来,可都被皇帝袒护过去。 不久前,边关士兵因为欠饷,发动兵变,虽然被镇压下去,可给反姚党抓住了把柄,就有官员联名上书,说姚开来和兵部尚书狼狈为奸,贪污挪用军饷。皇上也被兵变吓住了,就派“反姚党”的官员陈可贞去边关调查兵变的真相。 这陈可贞是个狠角色,他借统帅误事为由,用尚方宝剑杀了统帅,而后在士兵中广泛调查。那些士兵平时敢怒不敢言,现在见统帅死了,马…

2023年8月24日 0条评论 25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李太清搭桥起名的故事!

李太清是一个有才的进士,深受皇帝喜爱。 有一次,皇帝派他到湖广为御花园办些奇花异草、假山怪石,顺便让他回乡探亲。 李太清领了好多银子,行了好多路程,来到乡里,见到洪水冲毁良田,听到灾民啼哭哀号。 乡亲们还纷纷前来诉苦,说当地白知县不仅不放粮救灾,还逼收课税。 李太清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忍,就把办皇差的银子统统散给穷苦百姓了。 眼看期限已到,李太清回到京城,甩着一双空手上了朝。 皇帝问他事情办得怎么样,李太清不慌不忙地说:“我的家乡有条河,年年泛滥,庄稼颗粒无收,行人交通不便。我想圣明的皇帝是最体谅百姓的,就把银子用…

2023年8月20日 0条评论 41点热度 4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家母子两人,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唤作王妄,三十多岁,没讨上老婆,靠卖柴草维生。 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给他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头,以此表达感激之情。于是王妄便把它带回了家。 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是像要跟他们说话似的,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砍柴,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 忽一天,小蛇觉得闷,爬到院子里晒太阳。小蛇被被…

2023年8月16日 0条评论 43点热度 2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天下第一驴的故事!

张二愣有一头大黑驴,他把这头驴当作宝贝,从不让它离开自己的视线,闲暇时,他就骑着驴乱逛。 这头驴是张二愣他爹临死前留下的。张二愣他爹是驯驴高手,把这头驴调教得一点脾气没有。张二愣从小脑袋不太好使,娘又死得早,爹临死前不放心,再三关照张二愣,这头驴不一般,它是“天下第一驴”,将来荣华富贵都靠它,一定不能犯浑,要好好待驴。 这天,张二愣骑着驴路过村头算命摊,驴尾巴扫倒了签筒,吴半仙没好气地骂了大黑驴两句。 大黑驴没发脾气,张二愣发火了,嚷嚷道:“你别瞧不起我这驴,這是天下第一驴!”吴半仙嘲讽地说:“那是你老子封的,算啥…

2023年8月14日 0条评论 28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骑猪县令的故事!

从前有个向家庄,庄子里有一户姓向的殷实人家,兄弟两家住在一起。谁料老二夫妻俩坐着驴车走亲戚时,翻到山沟里,双双英年早逝,留下一根独苗名叫向文正,跟着大伯向多金过日子。 转眼,向文正到了启蒙的年龄,得上私塾。向家宗族的私塾在县城边上,离向家庄有段路,孩子们读书就得骑毛驴来去。 可是向多金是个惧内的软蛋,老婆吴氏巴不得将向文正赶出家门,好独吞家产,怎么舍得花钱买头毛驴让向文正上学读书? 但是吴氏也担心族人说闲话,就哄骗向文正说:“你看,家里就一头毛驴,两个哥哥还是合着骑一头毛驴上学堂的。要不,你就骑着猪去吧。” 这话本…

2023年8月11日 0条评论 22点热度 0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补官印的故事!

这几天,开封府的知府冯为贤正准备启程赴京,他这是要奉旨上朝质辩。 不久前,丞相袁渊写了一道奏章,列举了十大罪状,弹劾冯知府。当初殿试时,这冯知府可是皇上钦点的状元,如今却遭到袁丞相弹劾,皇上大怒,让冯知府立刻进京,当廷质辩,一旦罪状属实,立即拿下治罪。 进京就得带着官印,可不巧的是,冯知府的官印不小心摔裂了。这官印是官员职位和权力的象征,无论丢失或者损坏,都会被剥夺官职。要是被皇上知道了,这可又是一条新罪状啊,冯知府不禁心急如焚。 冯知府的随从任常卫经多方打听,得知有个名叫柳山石的补碗匠手艺高超,就命人将柳山石带回…

2023年8月10日 0条评论 20点热度 1人点赞 1128299@qq.com 阅读全文
12

1128299@qq.com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分类目录
  • 民间故事
  • 读书故事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民间故事:女混混儿! 民间故事:三颗药丸! 民间故事:一箭之地的故事! 民间故事:难做的官服! 民间故事:兄弟卖砚台! 民间故事:借刀杀人!
民间故事:智斗县太爷的故事!民间故事:财主招女婿的故事!民间故事:难倒万岁爷的故事!民间故事:五士分桃的故事!民间故事:一段奇缘的故事!民间故事:眼瞎心不瞎的故事!
民间故事:知县做贼的故事! 民间故事:算命的瞎子! 民间故事:路不平旁人踩的故事! 民间故事:五士分桃的故事! 民间故事:大槐树下等三年的故事! 民间故事:一粒米上京的故事!
标签聚合
郎中的故事 秀才的故事 财主的故事 皇帝的故事 知县的故事 员外的故事 娶媳妇的故事 县令的故事

COPYRIGHT © 2023 民俗教研员.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