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成帝时,儒学大师刘向受成帝的指派,率领儿子刘歆和一大批学者整理藏书。
刘向整理藏书时,心有所悟,便告诫儿子刘歆说:“我们读书人有个毛病,一旦书读多了,便以为无所不知了,容易染上傲气,你一定要自律啊!”
刘歆提出疑问:“父亲学问精深,人所敬仰,难道非要作出谦逊之态吗?和那些无知的俗人相比,父亲用不着自谦啊。”刘向一听大怒,斥责说:“我哪里是什么惺惺作态?我是真的自觉无知啊!你这样狂妄,不知世事,将来要吃大亏的!”刘歆心中不服,对刘向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他对别人说:“我父亲太迂腐了,这只怪他事事不张扬。如果换做他人,就会有更高的官职,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刘歆写成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在别人的恭维声中,刘向提醒儿子说:“你写得很好,但我并不想夸奖你。很多人就是在他人的赞颂声中毁灭的,因为这助长了他的傲气。天地如此之大,我们所学所知的实在太少,如果你知道这一点,时刻牢记在心,做事才不敢张狂啊。”
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一批战国以前的典籍浮出水面。刘向对此并不推崇,而刘歆却主张向天下人推行这些典籍。为此,父子两人发生了争论。
刘向说:“古时典籍固然有些道理,但它并不能揭示万物的规律。世事千变万化,一切贵在创新,何必拘泥于古呢?”
刘歆辩论说:“是好是坏,相信人们一看便知,我敢断定,我的意见终会有人赏识的。”
后来,汉平帝继位,王莽掌握了朝廷大权。王莽为了篡权的需要,假意赏识刘歆,刘歆感激涕零,马上投到了王莽的怀抱里。有人提醒他说:“王莽要重用你,福祸未知,你不能太草率了。”
刘歆自信地说:“我一向不甘为人下,今日终有出头之日,可见苍天保佑我。以我的智慧,只要王莽纳谏,天下的局面定会焕然一新。”
刘歆自恃己能,频频向王莽进谏,建议全面复古。
王莽依刘歆所议全面改制,结果遭到了惨败,激起了各地的起义。
刘歆害怕王莽追究,又自作聪明地想要发动宫廷政变,除掉王莽。很快,消息泄露出去,刘歆绝望之下,无奈自杀了。
刘歆处处标榜自己的聪明才智,走的却是一条笨人的路,最后自杀而死,以他的满腹才学,实在可惜。
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自大、自满、自我标榜只会惹来祸端。因为在自我的标榜的过程中,既容易得罪人,又容易将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的缺点。聪明人永远懂得藏巧纳拙,时时谨慎,处处小心,避免被人捕捉到疏漏之处。